关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我市民
营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农工党长春市委会
提案内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是促进企业创新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长春这样的内陆老工业基地城市,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三期”叠加的形势与问题,如何推进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长春市民营企业境外投资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有企业开始尝试境外投资,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在全市境外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我市“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的中坚力量。截止到2015年6月末,长春市境外投资民营企业106家,较上年末增加19家,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总额约为44043.72万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758.65万美元。全市境外投资民营企业数和境外投资总额均分别占境外投资企业数和境外投资总额的90%以上。
由于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的需求及变化反应比较迅速,投资决策比较果断等优势,全市民营企业所设立的境外投资结构日趋合理、投资方式日益多样、投资收益非常良好。自2010年开始,长春市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增量呈现出从稳步增长到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速达到122.86%。2014年,我市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增量为16052.29万美元。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所在国家的多品种、投资性、产业化需求将持续性增加。
虽然,我市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发展较快,但是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思想观念、投资规模、产业层次,还是投资效益、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从政府部门层面看,一是“走出去”的舆论导向、组织程度上重视不够,引导、扶持工作不够有力。如:缺少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专业的发展规划等;二是境外投资服务工作还不到位,如:企业境外融资难、融资贵依然存在、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三是与“引进来”相比,对实施“走出去”的扶持政策力度还不够大,如缺少财政专项发展资金。目前,长春市没有直接设立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财政专项资金。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13个城市设有支持企业境外投资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仅长春和哈尔滨在这方面是空白,这不利于政府引导企业境外投资工作开展。
从企业自身层面看,民营企业虽然机制灵活,触角伸的快,但由于多数企业受思想观念上、规模实力上、产业层次上和人才资源上的制约,总体上讲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大多是采取了“跨国直销”的模式,也就是靠企业实力和经营者个人能力来闯国际市场,仍处在自发阶段,风险性和盲目性比较大,创业比较艰辛。
二、几点建议
长春应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长吉图先导区国家战略的优势,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立足长春实际,发挥产业和科技优势,以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为着力点,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我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中寻觅发展商机,追求新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促进、引导、服务工作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境外投资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引导、组织、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建议一是成立境外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参加,负责全市境外投资推进日常工作,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二是要通过规划引导,落实“一带一路”和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明确投资区域,加强政府服务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到与我市经贸文化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发展;三是要通过政府引导,分类推进境外投资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创造基础和条件,真正做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促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四是要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依托晖春至扎鲁比诺港线路,打造海陆通道;加强与德国、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合作,打造“长满欧”陆路通道;加快对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建设,建设长春至欧洲、中俄和东北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
民营企业能大胆“走出去”是非常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的。一是要加快出台《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宏观规划指导;二是要加快设立市级企业境外投资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用于对企业境外重点投资项目的贷款贴息、对“走出去”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给予奖励、对风险较高的重大战略性投资项目、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工业园)区和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专项扶持;三是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对重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三)加强资源整合,夯实民营经济突出发展的新平台
民营企业是民族企业、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一是省、市政府要组织专门班子,加强对吉林省及长春市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工作的研究。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在体制、机制上适应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加强对相关资源的整合力度,立足长春优势产业和科技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民营企业加大对境外国家的汽车、农产品、高新技术以及资源开发领域的投资,逐渐壮大我市境外优势产业,积极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三是要强化社会服务,通过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支持中介组织机构发展、发挥国内外行业协会、商会和侨团的积极作用等措施,不断完善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撑体系。
(四)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工作
要广泛宣传“走出去”的相关知识、政策和服务机构,广泛宣传“走出去”是企业对外拓展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以及成功的事例。选树一批境外投资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和专门人才典型,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境外投资典型推介专栏,展示境外投资典型企业历程、业绩及经验,营造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的舆论氛围。